英語有一個說法,說重要的新聞是history in the making,指的是某些事件舉足輕重,正在締造歷史。其實不論大至緬甸政變、小至某地某人中巨獎,新聞都必定是過去發生的。即使事態仍在發展,記者能夠用文字捕捉的都必然過去。那麼用過去式(Past tense)報道新聞,似是理所當然。
但不論瀏覽 BBC 還是 The 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總會看到以現在式(Present tense)寫成的標題:
US Capitol: Police officer dies after car rams security barrier(BBC)
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英語往往用現在式來表達剛剛發生、「新鮮滾熱辣」的消息,但僅限於標題。到了內文,無論發生的事距今有多近,都要用過去式或現在完成式(Present perfect tense)。例如上述報道首句,便運用了現在完成式:
An attack at the US Capitol complex in Washington DC has left one police officer dead and another in hospital with injuries.
接下的一句,則運用了過去式:
A car crashed into a security barrier before the driver lunged towards the officers with a knife, police said.
相信好學深思的讀者立即會問:為什麼現在完成式和過去式會並用呢?其實,現在完成式所指代的事,同樣發生於過去。至於何時用過去式或現在完成式,則在於要強調的側重點。舉例說:I didn't do my homework,意味我選擇不做功課;但若說 I haven't done my homework,就表示我想做功課,只是仍未完成。
英語新聞報道的傳統章法,習慣先使用現在完成式,之後用過去式。英語學者 Michael Swan 在其著作 Practical English Usage 指出:Note that after using the present perfect to announce a piece of news, we usually change to simple or progressive past tenses to give the details(注意,運用現在完成式點出一則新聞後,我們通常使用過去式或過去進行式(Past continuous tense)交代詳情)。
但英語標題也會用過去式,目的是交代另一件已發生的事。看以下同樣來自 BBC 的報道:
France was 'blind' to Rwanda genocide, French report says (26 March 2021)
標題交代兩件事:法國對非洲盧旺達的種族屠殺「視若無睹」,以及法國歷史學家發表的報告。屠殺發生在1994年,法國當年袖手旁觀,不是新近的事,於是用了過去式;法國學者就此發表報告,才是最新消息,因此用了現在式,但內文則須按事件發生時間用過去式(The expert commission presented the report to French President Emmanuel Macron)。
有些新聞標題看似用了過去式,其實不然。例如以下來自英國The Guardian(《衛報》)(和世衛無關)的例子:
Details from 500 million Facebook users found on website for hackers
這裏的 found 是過去分詞,是 are found 的縮略,編輯還是運用了現在式。順帶一提,英語標題為了節省空間,往往沒有真正的動詞,例如 Jordan's Prince Hamzah bin Hussein 'under house arrest'(約旦王子哈姆扎.本.海珊被軟禁)、Biden to unveil infrastructure, 2022 budget plans(拜登即將公布基建和2022年預算計劃),讀新聞時不妨多留意。
■作者簡介:作者從事中譯英,IELTS取得8.5分,深信學英文既講趣味也講深度,要探索文法英語才會說得地道。
(電郵:terenceyipmingpao@outlook.com)
文︰Terence Yip •葉凱楓
(原刊於2021年4月19日香港《明報》「英語深度遊」欄目)
Comments